银海区:“三链”工作法赋能少先队 推动社会化工作新局面

共青团北海市银海区委员会坚持 “党建引领、靶向聚力、社校联动”的工作思路,积极探索“建链、延链、强链”的链式工作法,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,源源不断为党、团输送新鲜血液,为基层治理注入澎湃“青”动力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党建引领聚合力 抢抓契机“建链”

高位推动建架构。推动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银海区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坚持“党带团、团带队”,银海区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少先队工作,听取少先队工作汇报,由分管领导担任银海区少工委名誉主任,银海区教育局、团区委主要领导担任银海区少工委主任,50所学校少工委主任均由党组织书记或政治面貌为党员的校长担任,每年召开2次校少工委主任会议部署落实少先队工作,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、团队围绕的同心圆架构。

改革创新建机制。将团、队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,实现“四个纳入”: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、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、纳入党委巡察监督、纳入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,全面加强党对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领导,形成党委领导、政府支持、共青团牵头、团教协作、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。

上下联动建组织。在银海区4个镇成立校外少工委的基础上,推动辖区成立由51名村(社区)党支部书记为主任,团支部书记为副主任,党建指导员、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、“五老”代表、少先队辅导员代表等为委员的村(社区)校外少工委,建设“银海红领巾社区实践圈”,努力推进新时代少先队改革发展。

靶向聚力添动力 机制共建“强链”

坚持思想引领,增强少先队员的认同感。始终紧扣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,扎实做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,组织少先队员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采用全景式、体验式、沉浸式方式开展“课后一刻钟”“行走的团课”“银海青年说”等多形式主题活动100场,覆盖少先队员10000人次,做实做深共产主义接班人的“种子”培育。

坚持组织育人,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。建立健全从“队前教育”到“团队衔接”的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。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,银海区以“分批入队”和“红领巾奖章”争章活动、少先队“三优”评比为重点,着力构建队前教育、分批入队、分段培养、分级激励、推优入团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,1077人次64个集体获各级“红领巾奖章”“三优”荣誉,少先队员黄榆婷获2022年“全国优秀少先队员”荣誉,引导少先队员在追求一个个“小目标”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光荣感、归属感。

坚持实践育人,增强少先队员的获得感。围绕“艺养教育”“博雅教育”“和美教育”等办学主题开展“潮聚三月三 和谐在八桂”“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”“学习二十大 共绘新希望”等一批实践性强、体验感好、社会效应突出的实践项目50场,覆盖少年儿童5000余人。打造童声合唱、舞蹈、美术、足球、篮球、跆拳道、啦啦操、街舞、机器人创客、口才、棋类等128个社团,为银海区少年儿童提供全新“朋友圈”“成长圈”“幸福圈”。

社校联动展潜力 阵地建设“延链”

助力发展大局,延伸工作手臂。构建“学校+村(社区)+社会组织”的扁平化少先队组织运行机制,将全区4镇51个村(社区)全覆盖建立的校外少工委作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主战场,由辖区49所学校与邻近校外少先队组织“结对子”,推动校外少工委建设落到实处。启动2023年红领巾校外学堂实践教育暨“社区小当家”志愿服务活动,创新性组建“团干+青年志愿者+少先队员”的“1+1+1”志愿服务队,以团员带动、青年发动、少先队员参与的模式,常态化开展“社区小当家”志愿服务活动,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贡献青春力量。

打造“银海模式”,延展阵地覆盖。盘活辖区公共资源,实现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共享。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,共青团北海市银海区委员会积极联合银海区委组织部、区教育局、侨港镇等单位,整合海上党旗红、红湾阅读体验区、湿地公园、华侨历史展览馆、渔耕文化馆、虾米工坊等10余家极具“红”“海”“侨”特色的场馆,建设14个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,打造20条“红领巾”研学路线,充分盘活资源,成为全区少先队员校外实践的“宝地”。

整合社会资源,延续工作实效。在“银海区青年书屋”“青年之家”“红领巾研学基地”等团属阵地打造“15分钟儿童幸福生活圈”,聚焦周末及节假日等重点“空窗期”入驻开展“周末课堂”“青春自护·成长相伴”“护苗行动”为主题的防溺水、禁毒宣传、法治教育、预防艾滋病等志愿服务活动500场,缓解留守儿童、农村地区儿童、困境儿童因监护不到位或教育资源欠佳等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、心理健康等问题。

来源:共青团银海区委员会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缴获可卡因1吨!警方侦破特大海上跨国走私毒品案 环球快消息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热门推荐